• 1954年
  • 创建时间
  • ?亩
  • 占地面积(亩)
  •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
  • 主管部门
  • 院校类型
  • ?个
  • 硕士点
  • ?个
  • 博士点
  • ?个
  • 国家重点学科
  • ?个
  • 科研项目
  • ?个
  • 重点实验室
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4年,前身是重庆市团校,1987年成立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,2006年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,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,教育部备案,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,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。2016年8月,根据中央群团改革要求,学院由团市委划转市教委主管;2019年5月,经市教委同意,学院与重庆教育管理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办学;2022年3月,经市政府批准、市教委同意,学院与重庆教育管理学校实行全面深度融合一体化管理办学模式,2022年3月学院办学主体从北碚区搬迁至巴南区。学院为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、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、重庆市文明单位,承接有重庆文化产业孵化基地、重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、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培训基地、重庆中华职教社乡村振兴实验学院等社会服务职能。 学院现有巴南、北碚两个校区,巴南校区坐落于重庆高职城,北碚校区坐落于西部(重庆)科学城北碚歇马拓展园。现有在校学生12000余人,教职员工500余人,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26人,博士(在读博士)23人,硕士268人,“双师”型教师131人,重庆市“最美教师”1人,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,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。设有学前教育学院、经济管理学院、健康医学院、人工智能学院、航空与汽车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通识教育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,已初步建成七大专业群,共有学前教育、早期教育、护理、康复治疗技术、物联网、大数据技术、跨境电商、现代物流管理、新能源汽车技术、空乘等招生专业30余个。 学院始终坚持走立德树人、特色育人之路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不断推进“三全育人”改革,健全“十大育人”工作体系,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培育品牌特色项目6个,其中红色VR项目、艺术展演等特色活动得到了市级单位和主流媒体的认可、采用、传播,各平台点击阅读量共达5000万次。以川渝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为核心,通过虚拟仿真技术,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,打造“5G+3D+VR”红色旅游教育资源平台,有效推动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虚拟仿真教学实训。开展“党旗领航中国梦,国旗映耀新时代”主题教育、集中观看爱国影片、“学宪法 讲宪法”活动、“心理健康月”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14项,学生荣获各级各类奖项500余项,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%以上。 学院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之路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,努力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新模式,不断优化素质技能协同育人新格局。探索组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产业(企业)学院,先后与华龙网、博淮实业、华夏航空、本酷科技等企业合作共建了华龙网学院、健康医学院、航空学院、电商学院等二级企业(产业)学院,推动校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。依托渝北区仙桃大数据谷,联合相关龙头企业,共同推进重庆临空经济产教融合总部基地建设,规划布局5个功能性项目,优化完善政校企协同创新机制。以新业态、新技术、新标准为准绳,加快推动“三教”改革,开发校企合作双元教材;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、市级骨干专业2个;深入推广“1+X”证书试点制度,遴选并完成“物联网智能终端开发与设计(中级)”等7个试点证书的教学、培训和考评工作,学生考证通过率超80%;建设完成市级双基地项目2个,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2项、建设完成市级教学资源库3个、立项验收市级教改项目30余项,建成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。近年来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3项,省部级奖项50余项,人才培养成效显著,质量工程建设成效凸显。 学院始终坚持走科教融汇、服务发展之路。紧贴区域发展趋势,积累专业技术技能,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,切实提高贡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。依托倪光南院士工作站,建立院士协同创新中心;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产教联盟、重庆市中华职教社乡村振兴实验学院、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等;完成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,发明专利100余项;紧紧围绕重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开展科技服务工作,电子商务、智能导航、智慧康养等技术在多家合作企业中得到有效运用;开展 “订单式”人才培养,在酉阳县组建乡村振兴班1个,建立产学研基地2个,为酉阳县培养输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800余人次;建立重庆乡村振兴产学研联盟,组建乡村振兴科研创新团队,建立农业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基地;打造“红军长征精神代代传”乡村振兴研学旅行线路等。 学院始终坚持走开放办学、国际合作之路。学院积极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,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交流,已加入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、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、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、中泰职业教育联盟、“一带一路”东盟学院、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和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中方理事会,与俄罗斯、日本、泰国、德国、美国等国家10余所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,引进思科CCNA资格证书标准开展本土化教学。切实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,已有20余名教师获得中澳“国际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”、中澳职业教育创新管理国际培训项目证书、中德“国际职业教育培训师”证书、“ACCA全球数字金融证书”等。